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离子迁移质谱法研究了氧化钠团簇阳离子(NanOm+,n≤11)的稳定结构. 质谱结果表明化学计量组成Na(Na2O)(n-1)/2+ (n=3、5、7、9和11)系列是稳定的,并且NaO(Na2O)(n-1)/2+ (n=5、7、9和11)系列作为二级稳定系列. 为了获得这些团簇离子的结构,通过离子迁移率测量实验测定离子和氦缓冲气体之间的碰撞截面. 同时计算了这些组合物优化结构的理论碰撞截面. 结果表明,Na(Na2O)(n-1)/2+和NaO(Na2O)(n-1)/2+的结构除了n=9之外,其它具有相似结构框架. Na(Na2O)(n-1)/2+所有的化合键位于钠和氧之间. 另一方面,NaO(Na2O)(n-1)/2+中除了Na-O键之外,还存在一个O-O氧键,表明NaO(Na2O)(n-1)/2+具有过氧化物离子(O22-)作为Na(Na2O)(n-1)/2+的氧化物离子(O2-) 的替代物. Na(Na2O)(n-1)/2+和NaO(Na2O)(n-1)/2+两种稳定系列都是闭壳组合物. 这些闭壳特征对氧化钠簇阳离子的稳定性具有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细过滤方法 ,分别制备含有平均线度小于 2nm的超细SnO2 纳米晶粒的酸性和碱性溶胶溶液 .通过动态光散射、X射线衍射和晶粒透射电子显微镜像测量 ,确定了SnO2 晶粒的线度 .对其光吸收谱测量发现 ,超细过滤后酸性和碱性溶胶溶液中晶粒的带边光吸收能量均有明显蓝移 .分析结果表明 ,SnO2 晶粒的线度减小是同类晶粒带边光吸收蓝移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有关低配位磷烯化合物(P=C)在合成方法、配位化学特性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市售试剂锌原卟啉具有可提供配位结合位点的中心金属原子、可提供氢键和电荷结合位点的两个羧酸基,卟吩环独特的吸光及发光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分子识别功能试剂.本文以紫外光谱研究了锌原卟啉在水溶液中对组胺的分子识别;通过1↑H核磁共振及其NOE测定方式对锌原卟啉分子中各质子的核磁共振位移进行了归属,研究了氘代DMSO中主客体的结合模式.通过分子轨道理论计算验证了卟吩环外两个羧酸基与组胺氨基形成的两对氢键、组胺咪唑环上的N与锌原卟啉的Zn的配位作用是主客体结合驱动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锂存在的条件下在正戊醇中回流环化四聚相应的光学活性的前驱体联二萘[2,1-e:1',2'-g][1,4]二羟基-5,6-邻苯二氰, 然后用醋酸酸化处理, 合成了一对对映的四个联二萘酚基团取代的手性自由酞菁四(联二萘[1,2-e:1',2'-g]-1,4-二羟基)[2,3-b;2',3'-k;2',3'-t;2'',3''-c']酞菁(1), 并利用一系列的光谱学方法以及元素分析表征了这种新型的手性酞菁化合物. 单晶X衍射分析确定了两种对映体的绝对构型, 从而阐明了自由酞菁(1)的手性分配.  相似文献   
6.
纳米多孔金属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具有三维通孔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其由纳米尺度的细孔和韧带构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它还是一种无毒无载体的宏观材料,并且易制备、易回收和重复利用,因此作为高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2,3,4-四氢喹啉是许多医药、农药、染料和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通过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制备1,2,3,4-四氢喹啉,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和原料易得等优点.在过去,已经开发了许多类型的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体系,并成功地用于催化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尽管非均相催化体系具有诸多优点,但仍存在H_2压力(10–50 atm)和反应温度(60–150℃)相对较高的缺点.因此,开发更加温和条件下的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加氢反应过程中,H_2分子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的裂解模式,即均裂还是异裂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新型非均相催化剂纳米多孔钯,研究了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在相对较低的H_2压力(2–5 atm)和温度(室温–50℃)下实现了目标反应,高收率、高选择性地得到1,2,3,4-四氢喹啉化合物.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底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各种含喹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均能顺利发生反应,产物收率在62%–95%.而且该反应对甲基、甲氧基、羟基、酯基、醛基、酰胺基、卤素(F,Cl和Br)等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吸电子基有利于目标反应的进行.反应完成后,纳米多孔钯催化剂很容易回收,且循环使用多次后,仍未见催化活性降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发现,循环使用后的纳米多孔钯催化剂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表明其结构稳定.浸出实验结果证明,没有钯原子浸出到反应液中,表明该纳米多孔钯催化反应属于多相催化过程.喹啉的选择性氢化反应被放大到克级的规模时,目标产物的收率仅略有降低,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通过动力学实验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不断加快,表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胺和1,2,3,4-四氢喹啉同样扮演着路易斯碱性添加剂的角色,促进了反应的进行.通过反应机理研究,揭示了H–H键在纳米多孔钯表面发生了异裂,原位形成的Pd–H物种作为弱亲核试剂,对目标反应的选择性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CO2是廉价的C1源,同时具有无毒、储量丰富的优点, 符合绿色化学发展要求. 利用 CO2构筑新的 C–C 键是化学固定CO2的重要方法. Β,γ-不饱和酯类结构单元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由双π-烯丙基钯中间体与 CO2反应, 合成新的β,γ-不饱和酯类化合物, 具有重要意义. CO2与有机硼化合物的羧化反应已有报道, 有机硼化合物具有低毒、对水不敏感等优点. 但是已报道的羧化 Suzuki 偶联反应存在诸多缺点: (1) 需要使用含膦或者氮杂环卡宾配体的催化剂, 而这些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使前期实验步骤变得冗长, 同时反应液的酸化后处理过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2) 有机硼试剂的官能团兼容范围窄, 限制了底物范围的拓展. 本课题组以原位生成的纳米钯粒子为催化剂, 在 CO2存在的温和条件下, 高效实现了苄氯与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的羧化 Suzuki 偶联反应. 反应过程中无其它配体加入, 反应结束后不需要酸化或酯化的后处理过程. 该反应将具有广泛的官能团兼容性.本文以 TBAB 稳定的纳米钯粒子为催化剂, 在温和条件下, 实现了氯甲基芳香化合物、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和 CO2的三组分羧化 Suzuki 偶联反应. 最佳反应条件为: Pd(acac)2(5 mol%)、TBAB (0.7 mmol, 1.4 equiv.)、KF (1 mmol, 2.0 equiv.)、苄基卤代物 (0.5 mmol)、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 (0.6 mmol, 1.2 equiv.)、CO2(2.0 Mpa)、溶剂 THF (5 mL), 50 oC 反应 24 h.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苯环、萘环以及杂芳环的氯甲基化合物均可发生该羧化反应. 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对产物的收率有影响. 当使用 1-溴甲基萘作为底物时反应也能够发生, 收率与 1-氯甲基萘作为底物时的收率相当. 与已报道有机硼试剂的羧化反应相比, 该反应体系无需加入配体, 原位生成了纳米钯粒子, 避免了催化剂或者配体的复杂制备过程. 该反应中, 氟离子的存在是必要的, 对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具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5,10,15,20-四(4-氯苯基)-2′,3′-二氰基[2,3-β]卟啉和4,5-二(丁烷氧基)邻二氰基苯在锂存在的条件下在正戊醇中回流四聚,然后用醋酸处理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平面共轭酞菁二联体H4{[(DAPc(OC4H9)6][TClPP]}(1)(其中DAPc(OC4H9)6是2,3,9,10,16,17-六(丁烷氧基)-22,25-二氮杂酞菁的二价阴离子,TClPP是5,10,15,20-四(4-氯苯基)卟啉的二价阴离子)。这种二联体和Zn(OAc)2.2H2O在DMF和甲苯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双金属配合物Zn2{[(DAPc(OC4H9)6][(TClPP)]}(2)。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一系列的表征方法证明了这种双核的混杂四吡咯结构。电子吸收光谱和磁圆二色谱证明了酞菁发色团和卟啉发色团之间存在有效的分子内电子相互作用。这一结论进一步得到了理论计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